历史
给力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仙海道迹 > 第一百章 风云际会琅华宴(中)

第一百章 风云际会琅华宴(中)(1/2)

    剑竹苑大祭酒,儒门名宿,展白阳。

    以武入道的神僧广觉,已经是天下第一流的人物。可与夏侯陌对坐的玉皇观天罡长老,看到广觉之时,连眼皮都没高抬一下。而当久病缠身的展白阳,坐着四轮车缓缓到来,这位长老银眉紧蹙,如临大敌!

    其中差别,一望可知。

    夏侯陌却是不明白。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眼前老道的身份——玉皇观三十六天罡之一的天闲子。

    玉皇观观主之下,有四大天师分管诸事,再向下一层便是赫赫有名的三十六天罡。这三十六位成罡高人,随便哪位跺跺脚,都能让中原大地颤三颤!

    在中原修行界,玉皇观的地位可以说至高无上。与之相比,剑川的三大剑门只有少数一两个修行者,只能算半个仙门。但是……为何区区三大剑门之一的剑竹苑大祭酒,能让堂堂三十六天罡之一惊惧若斯?

    夏侯陌想不通,轻声开口道:“师……”

    “嘘……噤声。”天闲子挥手道,神色凝重依旧。

    直到展白阳的四轮车消失在迟云观大门中,天闲子才双眉舒展,长出一口气,微微摇头道:“展白阳竟然亲自来了,事情不妙啊……”

    “师叔……”夏侯陌疑惑道,“这展……白阳究竟是何来历,值得我等如此忌惮?”

    他本想叫一声“展病猫”,但看天闲子神色不豫,只好把病猫两字吞了回去。

    天闲子没有多话。仅仅吐出四个字:“儒圣嫡传。”

    “嘶——”这次轮到夏侯陌抽冷气了。

    儒门不敬鬼神,只讲天地君亲师。其中“师”。除了自家授业恩师之外,往往代指“至圣先师”。也就是儒门创建者——天地文宗邱文修。

    如果用三教之中同级高人作类比,邱文修可以跟玉皇大帝放在同一个等级上,无异于神灵。只不过儒门不敬神灵,故修行者尊称他“儒圣”。

    儒圣嫡传的分量,由此可见!

    “师叔……他怎会屈居剑川?”夏侯陌不可置信的问道。在他看来,剑川城、剑竹苑这等小地方,完全放不下这尊大神!

    “他受伤了。剑川地理适合他疗伤,因此他从不轻动。”天闲子言简意赅解释道,接着又长叹一声。“也幸好他重伤难愈,否则……数十年后,说不定是第二个柯正舆。”

    “嘶——”夏侯陌当即抽了第二口冷气。

    柯正舆,这个名字比“儒圣”更加震撼。

    儒圣邱文修,对当代人来说,毕竟只是虚无缥缈的古老传说,就好像提起玉皇大帝,道士们固然恭敬,却不会有多少戒惧。因为天高皇帝远。天庭众神忙得很,没心情向小道士头上扔闪电。

    但柯正舆就不同了。

    数百年前,剑斩云屏山、划出剑川的,就是此人。

    而这些。还只是普通人知道的故事。

    事实上,当年那一道煌煌剑气,不但改变了中土地貌。改变了列国形势,更在云屏山上斩开一道缺口。让安居西秦的道门,不得不分兵驻守此地。对抗随时可能入侵的妖魔鬼怪。

    那是玉皇观永远的痛!

    第二个柯正舆……那是何等可怖的存在!

    震撼之后,夏侯陌不由继续想下去:如此人物,是谁伤了他?又为何亲临此地?

    天闲子人老成精,显然能看出夏侯陌的疑惑,低声解释道:“据说,展白阳是在泰安学宫的东海防线受伤,遍请名医,仍旧束手无策,只得到剑川休养。他亲自来此,肯定不是为了给余清越送行!哼……”

    不得不说,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剑竹苑大祭酒展白阳的亲自到来,给迟云观众人的震撼,丝毫不弱于藏身酒楼的天闲子与夏侯陌。

    此等贵客,云雀门外院长老魏崇山必须亲自接待,见面一番寒暄自不必说。

    魏崇山甚至觉得,云雀门仅派自己主持这场丧礼,未免有些轻薄了——相比背景深厚、身份崇高的展白阳,他魏崇山不够看啊!

    不过,魏崇山能够执掌云雀门外院,自然老于世故。他冷静下来,静心一想,便明白其中关窍:殇武王试炼甚嚣尘上,尤其是那座传说中的风雷**剑阵,神妙无比,展白阳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云雀门也是料到此行局面复杂,派遣更高层的人物,只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才中规中矩的请魏崇山走上一趟。甚至,门派高层为了保持与各方势力一贯的良好关系,已经决定放弃这次试炼争夺机会,待中秋之后,再直接向殇武王交易传承。

    至于大出血什么的……反正,多卖些丹药,总能赚回来!

    可是,面对展白阳,魏真人也觉得压力山大啊!于是,他果断决定——加快丧礼进程,早完事早收工,早早打道回府。修道人嘛,就讲个洒脱,细节方面,不用那么计较啦!

    由于余清越只有衣冠入冢,故而大殓仪式本就简单。出殡过程也不复杂,孝子贤孙由商家兄弟充当,手执引魂幡带路。道家素喜清静,丧乐也从简。但哀悼的气氛,却是半点也不少。

    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剑竹苑大祭酒展白阳亲自押队,铸禅寺般若堂首座神僧广觉亲自随行,上百人的队伍,肃然无声。

    没有嘈杂议论,没有锣鼓钟磬,只有低沉的脚步声,随棺而行。

    商家兄弟的引魂幡,在最前方随风招展,片片黄纸飘洒漫天,渐渐形成一股凝重的气氛。

    这是一位老英雄的最后一程。

    即使送行的人各怀心思,即使道家的风范一切从简,即使高抬的棺木中只有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