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给力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惊芸传 > 第三卷 落悬崖误入秘境 踏江湖疑云丛生 第三章 空喜一场

第三卷 落悬崖误入秘境 踏江湖疑云丛生 第三章 空喜一场(1/2)

    木惊宇心头一震,连忙返身跑了回去,可石门已经紧紧闭合。而且四周石壁上,没有发现什么开门机关。显然,这石门只能从外面打开,一旦进入就无法从里面打开了。

    “木惊宇啊木惊宇,要是你不能再这里寻到洞天福地,修炼成无上神功的话,可就要被困死在这里啦……”既然出不去了,他只能进入到石道深处了。

    走了约有十几丈的距离后,石道两边出现了三道岔路。其中两条和这一条石道一样,都是略显狭窄。只有右手边的一条石道,比这其余几条要宽上不少。

    “该走那一边呢?”

    木惊宇举着火把,将这几条石道全部查看了一番。突然间发现,在石道的石壁上,各有一道深深的剑痕。

    这几道剑痕,显然是有人用利剑所刻。其中,自己所处的石道和另外两条稍窄的石道,全都用古字写着一个禁字。唯有那一条略宽的石道上,刻着一个行字。

    木惊宇心中是又喜有忧。喜的是,既然这里有人留下的剑痕,就说明先前有人进入到这里。忧的是,不知那人是否走了出去。又是否把这里可能出现的天才地宝,给带走了没有。

    知道此刻多想无疑,木惊宇暗道“先不管这里到底有没有什么天才地宝,还是亲自查看一番再说吧。”

    一路行来,石道两边不断出现新的岔路。其中有宽有窄,好在每个岔路口都有剑痕指路,正好免得木惊宇误入歧途。

    等走了约摸三四里的距离后,终于有一条石道上,出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剑痕。木惊宇仔细分辨了一下,刻的正是一个入字。

    心思急转间,明白了这里应该就是刻字之人,进入到这里的地方了。好奇之下,进入到了这条石道中,想要看看有没有出口了。

    只是在石道的尽头,同样出现了一道巨大的石门,阻挡住了去路。不过,和他所进入的石门不同。这道石门并不是镶嵌在石壁之中,反而像是被人后来运到此地,专门用来封住石道所用。

    看着唯一的出路被堵,木惊宇顿时有些心慌了。定了定神后,只好重新返回到石道中,接着朝里面走去。

    也不知走了多久,棕树火把已经快要燃烧殆尽了。就在木惊宇心情越发沉重的时候,眼前突然亮起了一丝光芒。使劲揉了揉双眼,确定不是幻觉后,木惊宇不自觉的加快了脚步。

    在石道中走了许久,他早就已经有些不安了。

    一阵微风从光亮处吹来,将最后一丝火光吹灭。木惊宇将火把随手扔到了一边,暗自运起了少阳纳真经,防止有什么凶兽会突然冲出来。然后,才握紧了石斧,走出了石道。

    一阵清香扑鼻而来,入眼处是一片不算太小的山谷。谷中生长的众多木惊宇从没有见过的植物,不少昆虫鸟类等各色生灵生活在其中。

    七八座造型奇异的石制房屋,看似零散的分布在谷中。墙壁上早以被藤蔓缠绕布满,露出了几块斑驳的石砖。

    在山谷正中间的位置,则是一座造型奇特的高大宫殿。说是宫殿,只是因为比其余几座石屋大上许多,在高大的屋顶上,矗立着一块类似狼首的石像。

    木惊宇收起石斧,沿着长满杂草的台阶,走出了石洞。

    “想不到,在九华山的内部,居然还隐藏着这么一个神秘的地方。看这些石屋的造型,恐怕就是上古先民的住所了。”

    根据无名古籍山海经所载,在数千年前,这九州浩土上,就已经有上古先民生活居住了。只是两千余年前,生活在九州中的众多部族,不知为何突然爆发了混战。无数拥有通天神力的大能者,率领着各自的族人,互相征伐混战。最终,尽数同归于尽。只留下极为少数的一些先民,隐藏在山川湖海中,逃过了灭顶之灾。

    等到天下渐渐稳定后,这才从藏身处走了出来,重新繁衍生息了。只是,这一躲就是近百年的时光。那些先民部族,早就消亡殆尽,不留一人了。

    一些经历过九州浩杰的老者,根据少时听族中长者的讲述,还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将这些上古传说都编纂成册,流传了下来,供后人知晓。

    根据书中所载,那些上古大能的修为,已经远远超过了众人的认知。别说当今众多先天之境的强者,就算是修成先天长生巅峰的修者,再他们面前也没有一战之力。

    当真可称的上是传说中的仙人、圣人、神人了。

    只是,这些古籍中所载的事迹,经过千年的时间,等流传到了现在,可就真的变成传说了。不仅普罗大众不相信,就连正道各派以及妖冥殿的众精怪,也是多有不信。

    几位千年来,修为最高的各派掌门长老一致认为,这只是那些老者的夸大之词罢了。九州之上的普通生灵,能修成长生就已经万分艰难了。更不要说能寿及千年,呼风唤雨,劈山断海,等等一些想都不敢想的神通了。

    而这九华山的由来,自然也有着上古传说。木惊宇曾经在少阳峰中,看到过一些关于它的传说。本来,木惊宇也只是当做上古先民的谣传来看。可是,今日机缘巧合下进入到了这座隐瞒的山谷,看到了这些造型奇异的石屋,才惊觉不已。

    “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