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给力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幻剑奇画 > 第一百五十六章 朱家天下朱姓传,解剑池水终解愿

第一百五十六章 朱家天下朱姓传,解剑池水终解愿(1/2)

    此时,宁则从站在人群中央,亦是一脸的悲壮之色,众人皆显得无比的兴奋,似乎大事可成。

    宁则从领着众人正欲散去,却在这时,忽听身后有人大声喊道:“快!快!别让反贼跑了!”

    众人举目四望,山坡下上来一队官兵,特别醒目的一队手持火铳的兵士,众人心中大惊知道那是神机营的人。

    那一群官兵将宁则从一行人团团围住,领头的一人,向前一步,凛然说道:“你们这一群逆贼,还不速降,若将传国玉玺奉上,皇恩浩荡,兴许可以饶你们一命,否则定叫你们死无葬生之地!”

    宁则从一听,淡然一笑,说道:“想要传国玉玺,门都没有!我辈集会于此,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又岂是贪生怕死之徒,我只是遗憾我们之中竟然出现了叛徒,罢了,生死有命,你们尽管放马过来吧!”

    说完,拔出长剑,横在胸前,目光凛然,一生正气,从容不迫。

    领头那人嘿嘿一笑,说道:“那就休要怪我不客气了。”

    说完,右手一挥,示意众人围扑上去,众兵士得令,正欲行动。

    忽然,空中飘来一个声音,那声音浑厚,一字一句,入耳清晰。

    “且忙!”

    话音刚落,众人只觉得眼前一花,一条人影,飘落在众人面前,乃是觉明和尚。

    为首的那个官兵一间,竟然来了一个和尚,哈哈大笑,说道:“哪来的野和尚!休要在这里猖狂!”

    一听这话,宁则从心中早就怒不可遏,说道:“你竟敢如此无礼!看我不教训你!”

    说完,便要出手,却被觉明和尚一把拉住,他施了一个佛礼,笑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施主说得对,和尚出家,本就无家,自然是野和尚,但此言也有谬误之处,因为和尚四海为家,天下,便是我和尚之家。”

    “天下为家,普天之下,只有一人,那便是当今天子!和尚你真是口出狂言!”为首那人忿忿地说道。

    觉明和尚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其实皇帝君临天下与和尚云游四海皆是一样的道理,慈悲为怀,善待天下人,方是正道,只要天下安泰,什么样的身份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听了此话,那人倒是有些懵了,他不明白觉明和尚这话语之中的深意,愣在原地,半天才回过神来,觉明和尚微微一顿,从宁则从手中取回传国玉玺,走近那个官兵,又道:“这传国玉玺的家在皇家宫殿,不应出现在乡野农村,还请施主将它带回家吧!”

    说完,便将那传国玉玺,递到那个官兵的面前,宁则从等人想要劝阻,但见觉明和尚心意已决,只得作罢,那个官兵简直不敢相信竟然如此轻易地便得到传国玉玺,他一手接过玉玺,后退一步,盯着玉玺看了良久,确认那正是传国玉玺,忽然,目光一沉,面露凶光,说道:“你们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传国玉玺之事,为了黎民社稷,皇室安危,我不得不对你们痛下杀手了。”

    说完,手臂一挥,手底下的士兵,纷纷抽出兵刃,围了上去,众武林人士大惊,也拔出兵器迎了上去。

    一时之间,场面甚是混乱,刀剑上的功夫,寻常的官兵哪是武林人士的对手,顿时倒下了一片,见形势于自己不利,那个为首的官兵,连忙下令,让神机营的出手。

    神机营领了命令之后,纷纷端起火铳,“砰砰砰”数十声,只见火光冲天,密如雨点的弹丸朝宁则从等人射去,惊乱之中,宁则从连忙将身一闪,那弹丸贴着他的衣襟掠过,只听见呼呼风声,继而一阵哀嚎,回头一看,身后数名武林人士,已然中弹身亡。

    刀剑又岂有火药弹石威力之大,觉明和尚领着众人正欲撤离,忽然只听见林木沙沙作响,便见有千万条人影,在林中穿梭,如鬼魅一般,众人忽觉突然眼前一晃,齐刷刷落下十余条人影来。

    觉明等人尚在惊疑之中,来人之中便开始有人说话了。

    “高总兵,天鹰教弟子奉教主之命前来驰援!”

    原来那群官兵之中的领头人物乃是当朝军营之中的山海关总兵高金达,此人曾是朱棣身边的侍卫,屡建奇功,后来被调至山海关担任总兵一职,统领三万兵士,掌管神机营。

    高金达一听天鹰教来援,心中大喜,说道:“司徒教主果然守约!各位英雄快助我除掉他们!”

    天鹰教的众弟子领了命令之后,便如疯虎扑食一般,大开杀戒,觉明、宁则从、雷厉风、铁骨僧、岳灵霄、崔云云等人以死相搏,皆已经身负重伤,宁则从伤了一臂,觉明和尚则腹中一剑,鲜血如注,众武林人士保护着觉明和尚且战且退,官兵与天鹰教弟子穷追不舍。

    由于身负重伤,几人被围困在林中,处境堪忧,高金达擎着长剑,步步走近,他将长剑高举,正欲朝觉明头上挥斩,忽然一条白色的人影飞速窜出,那条身影极其迅速,在人群之中穿梭,顷刻之间,数名神机营的官兵与天鹰教的弟子倒地不起。

    高金达正在迷惑之时,只听见“铮”的一声,两耳一阵轰鸣,双手一麻,手中的长剑被击落在地,那一条人影却不做停留,飞驰而过,带着觉明和尚离开了,如此复杂的动作,却只在恍眼之间,便已然完成,足以见来人武功之高。

    待众人尚在惊疑之中,宁则从将身一拧,飞掠而起,夺过高金达手中的玉玺,“噌”的一声,便已经消失在众人视线之中,而雷厉风、铁骨僧、岳灵霄、崔云云等人见觉明和尚已经为人所救,传国玉玺也已经取回,便也一齐飞身离开,追着那条人影去了。

    那条人影带着觉明和尚离开了,众人的追杀,在一棵大树下歇息,宁则从一行人也赶到了,他们向前一看,那人竟是易未忆。

    原来那曰易未忆作别宁则从之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灵鹫山找薛如尘报仇,却在途径少室山时,见山中火光冲天,知道必有大事发生,便连忙奔入山中,果然,见觉明和尚等人被神机营与天鹰教的人困于山中,处境堪忧,便出手救走了觉明和尚。

    见就下自己竟是易未忆,觉明和尚谢道:“多谢施主救命之恩!老衲不胜感激。”

    此时,易未忆已经从宁则从口中知道了觉明和尚的身份,说道:“大师为了天下苍生,竟然连至尊之位也可以舍弃,真是令晚辈佩服!”

    觉明和尚淡然一笑,说道:“那些皆已经是前尘往事,终究要化为尘土,而老衲也要化为尘土,尘与尘,土与土,也就没有尊卑之分了。”

    一听觉明之言,似有无尽玄机,易未忆说道:“大师如此境界,真是世间罕见!”

    觉明和尚一言不发,只是笑着,这时宁则从走了过来,他双手捧着玉玺,对觉明和尚,说道:“玉玺我已经夺回,还望圣上定夺!”

    觉明和尚一瞥玉玺,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这里没有圣上,只有和尚,唉,罢了,你们先随我回去吧!”

    说完,觉明和尚便要起身,行了不到三步,便觉得腹部疼痛难耐,倒在地上。

    这时,易未忆连忙上前,说道:“大师,让在下扶你回去吧!”

    觉明点了点头,算作应允,在觉明和尚的引领下,众人一起退到一处草庐,上面写着三个大字,曰月庐。

    易未忆举头一眼便望见了这三个大字“曰月庐”,心道:“曰月为明,即为明庐,由此可见建帝依旧心念大明江山,也难免他为了让天下苍生免于战祸,竟然愿意舍弃夺位之举。栖身之所的地方由繁华宫殿变成了简陋草庐,建帝竟然丝毫没有怨憎之意,真是难得可贵啊!”

    觉明和尚将众人引入草庐之中,其中虽然简约,倒也干净整洁,易未忆一进屋内,便被墙上悬挂的一幅字画,吸引了,画中所画之景乃是月照溪林之景,细读其上所提的一首名为《靖难耻》的诗,易未忆心头陡然一怔,万千疑问一齐涌上心头,怎么会如此之巧?莫非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原来那画作之上题为《靖难耻》的诗如此写道:

    灵剑侠骨,思邪无量。

    飞燕东来,月关连败。

    铁蹄千响,应天一战。

    月不照明,帝梦难长。

    诗的第一句,与师父时常挂在嘴边的那一句话毫无差异,易未忆忍不住问道:“敢问大师,这一段诗,乃是何人所作?”

    觉明和尚微微一笑,说道:“此诗乃是老衲拙笔?”

    一听此话,易未忆的目光造次投到那画作之上,低头沉思,方才恍然大悟,此时之中有痛失家国之悲愤,与觉明和尚的皇帝身份相符合。

    仔细思来,确实不假,第一句“灵剑侠骨,思邪无量。”所表达的意思是朱棣好武,建喜,自己本以为朱棣乃是正直之士,且为自己的叔辈,却无法估量到他暗藏起兵反叛之心。

    第二句“飞燕东来,月关连叹。”则是说朱棣东南起兵一事,朱棣被封为“燕王”,“飞燕东来”则有暗指燕王朱棣举兵东进,而“月关连败”,“月关”为朕,乃是皇上自我称谓,“月关连败”即“朕连败”表达了建帝对于燕王朱棣反叛的无奈。

    第三句“铁蹄千响,应天一战。”是说朱棣举兵攻入应天府一事。

    第四句“月不照明,帝梦难长。”则是将自己与朱棣两人比作曰月,月夺去了曰的光辉,自己被迫退位,帝梦成灰,不可复造。

    易未忆读罢此诗,实在是难以抑制心中好奇,脱口问道:“这首诗的第一句为何我曾听师父提过,莫非大师与恩师乃是旧知?”

    觉明一听神色讶然,说道:“这首诗的内容,只有两人能知道,一个是我,另一个就是当年皇宫之中的御医李砚秋知道,你师父是谁?”

    易未忆答道:“前任武林盟主衡山派掌门林云阳。”

    觉明和尚沉思片刻,依旧是一脸的困惑,说道:“老衲与林掌门素无交情,不知令师为何会知道这一句诗!”

    听了此话,易未忆也尚在迷惑之中,忽然,觉明和尚好像突然被什么东西击中了一般,抓起易未忆的右手,一看,忽然脸色大变,说道:“皇儿,你是皇儿!”

    易未忆被觉明和尚这突然的举动惊住了,他愣在原地不知所措,此时众人也是一脸的迷惑,觉明放开易未忆的手,向众人说出了一段往事。

    当年燕王朱棣兵犯应天府时,将将建帝所居住的宫殿团团围住,并下令四处搜查建帝朱允的下落,而当时建帝在御房中,听得身边的太监禀报:“万岁爷,燕王朱棣已经攻入皇宫了,您快走吧!”

    朱允却一脸的淡然,依旧低头写自己的字,小太监无法,只得退了出去,忽然又进来两人,乃是御医李砚秋,那小太监跟在身后,原来是那小太监担心建帝的安危,便叫来了李砚秋希望可以劝走建帝。

    李砚秋与那太监进来之时,朱允刚好搁笔,他高兴的呼来李砚秋,道:“李太医,你快来看看朕这一首诗写得怎么样?”